钱塘气魄搏浪弄潮
“临浙江以北脊,壮沧海之宏流”,魅力钱江潮自黄沙坞的狮子头激荡而起,一
路奔涌而下、倾涛泻浪,声驱千骑疾,气卷万山而来。
潮水之大,于现世是奇观,于古代,却似洪水猛兽。治理和驯服钱江潮历经无数险要和
曲折,留下的是深厚的人文气韵和历史沉积。
《庄子》记载:“浙河之水,涛山浪屋,雷击霆砰,有吞天沃日之势。”在《史记·秦
始皇本纪》中,也有类似文字描述:“临浙江,水波恶。”
千百年来,钱塘江河口两岸人民为了生存发展,始终没有停止过与大潮的抗争。相传,
八月十八这天,吴越王钱镠带领万名弓弩手候在江边,万箭齐发,将潮水逼退。“射潮”只
是传说,那时真正逼退潮水的,是钱王创造的“捍海塘”,也就是用“石囤木桩法”所构筑
的新型海塘,由此保障一方安澜。此后,明代黄光昇创建了五纵五横鱼鳞石塘,清代朱轼建
起鱼鳞大石塘,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标准海塘的建设,安澜永固逐渐实现。
世代浙江人抵御浙江潮的故事,随着沉静的古海塘得以永续流传。
老海塘到标准海塘
海宁作为观潮胜地,可以欣赏到一潮三看的美景。潮起黄湾尖山,以在丁桥大
缺口受沙洲阻碍分成两股、缠绵缱绻形成的“交叉潮”,与水至盐官“组练长驱十
万夫”的“一线潮”名闻天下。最后,潮水在长安老盐仓拍岸折回,形成壮丽的“回
头潮”。
交叉潮和鱼鳞潮
海宁人金庸在《书剑恩仇录》中对夜潮道:“大潮渐近,声音越响,真似百万大
军冲锋,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......月影银涛,光摇喷雪,云移玉岸,浪卷轰雷,
海潮势若万马奔腾,奋蹄疾驰”。从中足见,钱江潮独具一格的豪迈壮阔与婉约柔美。
夜潮
1916 年,孙中山先生来海宁观潮,从奔涌的浪潮中,他深刻体悟到“世界潮
流,浩浩荡荡,顺之则昌,逆之则亡”,并留下了“猛进如潮”的题字。
孙中山看潮
2005 年2 月16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,在《之江新语》专栏里发表了一篇名
为《领导干部必须做到“守土有责”》的文章,提到:“清代守钱塘大堤的塘官,当时是四
品官,与知府享受一样的待遇,待遇很高;但是有一条,就是不能决堤,如果决了堤,不等
皇帝来找他算账,他就跳塘自尽了。”
自古以来,钱塘江岸涌现了不少尽忠职守的海塘管理官员,在他们的身上,镌刻着一种
舍己为民的“跳塘担当”,守土有责、敬业奉献。
2016 年9 月3 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G20 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引用的诗词“弄
潮儿向涛头立。手把红旗旗不湿。”诠释了“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、勇立潮头”的浙江精神。
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强省、从百废待兴到创新创业、从绝对贫困到高水平全面小康……对
浙江人来说,钱塘江大潮已不只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,更是浙江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最好
的见证。敢于“弄潮”的浙江人,凭着一股韧劲,不但使人类与潮水的关系从抗争、改造,
转变为和谐、共生,更是在一次次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的时代改革中,永立潮头,弄潮搏
浪前行。
安捷创新
弄潮儿复材科技